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但是,部分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共性的痛点:研发费用难归集。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1:优化财务软件,应对”不同核算口径:
现行的研发费用有三种口径,分别是会计口径、高新口径和税务上的加计扣除口径。
据相关人士介绍,三种口径中,会计口径最松、高新口径较为严格、加计扣除口径最为严格。加计扣除口径采用正列举方式,只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等六项费用,未列举的项目不得享受加计扣除优惠;高新口径的费用项目与加计扣除口径基本一致,但归集范围相对研发口径而言更为宽松;会计口径最为宽松,“研发费用”科目包括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化支出。
那么,面对三种口径,企业是如何处理的呢?一些大企业遵循谨慎性原则,选择按照加计扣除的有关规定,记录公司的研发费用。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存在风险的。企业日常的财务核算应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准。企业的高新认定或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只是日常财务管理中的一小部分。若因此按照高新口径或加计扣除口径进行日常管理,无疑是舍本逐末。
因此,在面对口径不一的问题时,可以在财务软件中增加一个辅助核算的选项,对应归集高新口径和加计扣除口径需要的数据。方便企业在日常财会管理的基础上,应对年底的高新认定和享受税务优惠的需求。总而言之,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一定要符合准确性原则,以会计准则要求为主。
除此以外,企业财务部可以与研发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加强事前沟通,在了解公司生产情况后,确定内部规则。在公司层面,建议人力资源部门做好日常上下班的打卡工作,记录一道工时;具体到研发部门,需要严格做好每位员工上、下项目时的打卡记录。在月底进行工时汇总时,还需注意研发工时的总量,不能超过人力资源部门规定的工时总量。例如,公司规定日工作8小时,但如果研发工时总量超过8小时,就需要回头检验工时记录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单位小时费率时,工时需要以在项目上的时间为准。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月有22个工作日,但研发人员只有20个工作日在项目上,那么只有20个工作日的人工费用可以归集至研发费用,另外2个工作日的人工费用则应归集到管理费用中。
2:借助专业机构,准确理清”其他费用:
解决了工时分配问题后,再来看看“其他费用”归集时所遇到的困难。对于非正列举的“其他费用”,不同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归集哪些可以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哪些只能属于日常成本。
据相关政策规定,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前5项费用为正列举,所以一般企业在归集时较为明确。但对于“其他相关费用”,只规定了此项费用扣除限额为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具体界定内容需结合企业经营情况。
通过梳理,专业服务机构将企业的生产流程分为如下阶段:预研阶段、设计阶段、工艺阶段、小批量试制阶段和量产阶段。实践证明,研发费用的归集既涉及财务知识,还涉及很多与生产相关的专业知识,一般的财务人员很难全部掌握,这就非常需要借助专业服务机构的力量。
谈到“其他费用”,还需提醒企业注意相关的“硬伤”。在实务中,很多企业的“其他费用”项下会记录业务宣传费和招待费,这是不合理的。企业的研发部门一般不需要承担宣传任务,所以“其他费用”项下原则上不应该有业务宣传费。同时,“其他费用”项下大量的招待费也是不合理的,只有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招待费才能归集到“其他费用”中。
企业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是企业日后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一项重要保证,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斯达普可以为企业进行财务代理,为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规划,有助于企业日后顺利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享受相关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