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9年3月18日)
为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进 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 换,现就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 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引领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常态化工作机制, 围绕落实市委“一三五”基本思路,建设区域创新型中心城市,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筑技 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 水平,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市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争取到2020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 重达到 2.5%,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1.5%。新组建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技术 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和省市技术 创新平台30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等科技领军人才10 名、高层次科技人才400名,带动培育市级技术创新团队20 个。累计实施国家和省市重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 150 项,攻克关键技术难题100项;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 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 300项、技术交易金额达到10亿元。全市拥有国家高新区 家、省级高新区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高新技术产 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争取到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 重达到2.8%,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 新组建国家和省市技术创新平台80家;柔性引进科技领军人 才2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名,带动培育市级技术创新团队50个。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 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全市拥有国家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 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 总值比重达到 30%。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 升,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支撑新旧动能转换 的效果更加显著,科技进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量。
三、重点工作
1.抓好产业技术创新布局。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三新”经济,着眼重大战略需求、重 大技术瓶颈、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就石油化工、电子电磁、 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新型材料、节能 环保等产业,沿产业链梳理创新链,沿创新链布局一批重大技 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专项,高标准建好“一图一库”,即岳阳市 产业技术创新布局图、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库。(责任单位: 市 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2.增强科技园区服务功能。创建城陵矶国家高新区, ,争 取全市省级高新区达到7家。抓好岳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 设,积极参与环洞庭湖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争取六 县市和君山区分别拥有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县市区园 区科技企业孵化、共性技术研发、仪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服 务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园区的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城陵矶新港区管委会,相关县市区政府)
3. 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抓好科技型小微企业摸底 建立市级高新企业后备库,为入库企业提供科技项目、人才、 资金、知识产权等服务。更加注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引进更 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定期开展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培训,辅导企业做好认定、重新认定工作。对新认定的 市本级高新技术企业,由市财政按 10万元/家的标准给予补 助。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一 批创新能力强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市财政局、市商务粮食局,各县市区政府)
4 强化财政科技创新引导。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科技发展 战略、规划、专项,争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创新平 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布局到 岳阳。建立市、县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稳定增长机制。全新布局 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启动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 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平台与人才专项、基础研究计划 等五类科技计划(专项),不断扩大支持范围、创新支持方式、 提高使用绩效,充分调动全社会创新热情。(责任单位: 市科 技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5. 支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贯彻落实《湖南省加大全社 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 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积极争取省财政企业研 发财政奖补等政策支持;市财政在市级科技项目经费中整合 1000 万元,对研发投入强度大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给予奖补支 持; 对研发投入强度过低的企业,“点对点”开展专题培训和 督促指导。搞活科技创新融资,将科技型企业作为金融支持民 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制度,举办银 企融资对接活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型企 业“科创板”上市融资,引导创投机构面向科技型企业风险投 资。(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金融办、 市工信局、市商务粮食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
6. 彰显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大力实施巴陵人才工程,采 取组建院士工作站等“柔性引进”模式,每年引进科技领军人 才3名以上;强化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每年培育省、市科技人 才团队10个以上。实施“工匠”培育计划,利用市内外教育 和科研资源,每年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500名以上。建立企 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通道,做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工作。 (责任单位: 市委组织部、 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7.提高创新平台建设质量。培育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 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重 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每年组建市级创新 平台10家以上,新认定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对新认定国家和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 作站,分别按照50万元、30万元、20万元标准给予支持;对 新认定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 术中心等,分别按30万元、20万元、 1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 对新组建的市级科普基地,按1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加强市 级创新平台跟踪管理、年度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给予倾斜支持, 对考核不合格的及时摘牌,提高创新平台运行效率。(责任单 位: 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
8.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实《岳阳市促进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实施方案》,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专项。支持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输出,全年技术开发和转让合同交易实际到 账额累计50万元以上的,按照不超过2%的比例,给予输出方 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 接,全年技术开发和转让合同交易实际到账额累计25万元以 上的,按照不超过4%的比例,给予承接方一次性补助,最高 不超过10万元。支持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全年技术咨询和 技术服务合同交易实际到账额累计50万元以上的,按照不超 过1%的比例,给予输出方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9.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强化知识产权导向,把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强化专利申请奖 励,市财政设立专利资助资金,对新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单位 或个人,按每件3000元标准给予奖励。强化示范引领,建设 一批知识产权示范县市、示范园区、示范企业。争取全市发明 专利申请量增幅、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排名全省前列。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10.夯实县市区科技工作基础。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壮大具 域经济为目标,以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重点,整合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资源,加大对县市区科技工 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 积极作用,组织实施一批乡村振兴产业专项、科技特派员等科 技专项,支持县市区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加快主导产业和重点 民生领域技术研发应用,提升县市区技术创新水平和综合实 力。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条件平台、农村科技信息化等科技专项, 支持县市区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 务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和技术普及推广服务效能。(责任 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科技工作组织领导。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带头落实 科技会商制度,每年至少听取一次科技工作汇报,重点研究科 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等, 着重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落实科技、财政、税务、 发改、工信、农业、统计等部门会商制度,协同推进加大研发 投入、落实科技政策、建设重大项目、加强科技统计等工作, 凝聚创新引领发展的强大合力。创优县市区科技工作条件,强 化县市区科技部门机构编制、人员配置、财政预算等工作保障。
2.加强科技工作绩效考核。围绕保障创新引领战略顺利 实施,比照省委、省政府考核市州方式,建立科技管理绩效督 导机制。加强对县市区的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在年度综合绩效 考核中,大幅提高研发投入、高新产值、科技项目、创新平台、 人才队伍、发明专利等指标的分值占比,进一步彰显科技创新 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科技工作绩 效考核,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时,更加重视选拔对象在组织科 技创新方面的理念、能力和绩效,推动形成“一把手”抓“第 一生产力”的激励机制。
3. 优化创新创业社会环境。梳理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建 立政策评估机制,促进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支持创新创 业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和全面落实。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大 力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创新企业、创新人物、创新政策,强化 典型带动,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勇于创业的社会风尚。